意大利总理焦尔吉娅·梅洛尼于2025年5月30日出席在阿斯塔纳举行的首届“中亚—意大利”峰会,这标志着意大利外交战略的重大转变 —— 该国正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迈向欧亚大陆。 意大利媒体(如ICE通讯社)明确指出,意大利希望将该合作机制制度化:下一届峰会将于2027年在吉尔吉斯斯坦举行,2026年还将在意大利举行第四次外长会议。这显示出罗马方面对深化该合作并非象征性姿态,而是具有战略长期性的承诺。
通过的《联合声明》提出了广泛议程,涵盖安全、能源、交通、环境、教育、移民、水资源与数字化等领域。值得注意的是,该声明支持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TITR)及欧盟“全球门户”互联互通倡议。
根据《每日萨巴赫报》分析,意大利这一传统上专注欧盟事务的国家,正逐步多元化其外交政策,致力于寻找替代俄罗斯和中国的能源及交通走廊,并力图将自身打造为连接中亚与地中海欧洲的物流枢纽。
经济与能源外交
从经济角度看,意大利是哈萨克斯坦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在2024年达到200亿美元(约176亿欧元)。此次梅洛尼出访共签署了总值约70亿欧元的协议,其中与哈萨克斯坦签署的协议就达40亿欧元,涵盖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水利基础设施及物流等关键领域。意大利战略双重目标鲜明:一方面是寻找替代俄罗斯能源的新来源,另一方面是推动本国企业进军欧亚新兴市场。
此外,意大利大力推进绿色能源转型,尤其关注氢能发展,意图降低因乌克兰战争暴露出的能源脆弱性。中亚国家自然资源丰富,绿色潜力巨大,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理想合作伙伴。
中间走廊与互联互通战略
本次峰会核心之一是推动多式联运走廊TITR建设,该走廊对接欧盟“全球门户”计划。意大利希望通过其航运和物流企业打通从地中海(热那亚、里雅斯特、那不勒斯等港口)到中亚的货运通道。这不仅加强欧亚联系,也为中国“一带一路”提供陆路替代路径。
安全、移民与反恐合作
安全合作是峰会《联合声明》的重点之一,强调携手打击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网络犯罪和非法移民。梅洛尼此次访问乌兹别克斯坦与哈萨克斯坦,也反映出中亚与欧盟国家在打击跨国安全威胁方面的共识,包括恐怖活动、毒品走私和人口贩运。意大利提供其反恐和制度建设经验,为中亚国家提供具体帮助。
通过边界和解实现区域稳定
此次峰会恰逢中亚三国 —— 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 —— 于2025年3月签署“呼罗善条约”,解决长期边界争议。这一地缘政治进展为区域稳定奠定基础,也为欧盟国家如意大利参与区域合作提供更稳固环境。
合作机制制度化
“中亚—意大利”机制的建立,与“欧盟—中亚”、“C5+1”、“中亚—德国”等合作机制形成呼应,显示区域多边外交新趋势。根据《外交官》杂志分析,意大利作为一个“非威胁性”国家,以务实和灵活著称,因此更容易获得中亚国家的信任,促进“软合作”与技术合作。
文化与学术交流:软实力的投入
意大利也在深化文化与学术外交。此次峰会提出将2026年定为“文化接近年”,鼓励学者与学生交流,推动创新园区建设等。这些文化举措被意媒广泛报道,被认为是长期影响欧亚关系的“软实力”支撑。
环境协作与资源管理
联合声明中特别强调了气候变化、水资源及生态保护等议题,包括咸海危机、冰川融化及可持续能源转型。意大利凭借其在水利与环境工程领域的专业优势,将参与试点项目,并于2026年共同主办“水资源圆桌会议”,2027年召开“能源合作会议”,推动区域环境治理。
地缘政治竞争中的灵活策略
意大利的举动发生在中俄(如“一带一路”)、美国(C5+1)及上合组织等多边影响力交织的地缘政治空间中。罗马的目标是以中立、合作的姿态推进欧亚事务,既不与中俄冲突,又深化与欧盟协同。但意大利的成败最终仍取决于中亚国家间的合作意愿与该地区的持续稳定。
前景展望:构建多极欧亚伙伴关系
该峰会或可被视为推动形成新型“多极欧亚秩序”的契机。意大利提供资本、技术与制度经验;中亚国家则提供资源、通道与增长市场。若双方通过持续的路线图制定、峰会机制和与欧盟计划的协调,未来或将建立起更加稳健、互补、平衡的欧亚连接架构。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